主板 频道

整合强势 AMD首款690主板深入测试

前言 :

  或许大家都会以为低端的显卡产品线才是目前显卡市场中最好卖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虽然低端显卡产品价格便宜,界乎$30-90美元之间,其收入仅占整体显卡市场的3%左右。相反,中端产品虽然售价高达$150-249美元,却占整体显卡市场收入达四分之三。显然,低端显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IGP (Intergrated graphics processors)的主板产品规格与效能越来越强,在性价比上已经追及低端产品,因此理性的用户也不会花更多无谓的金钱在入门级的显卡上。

  虽然英特尔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显卡供应商,但在DIY的市场上,AMD的集成显卡主板相比起Intel的要红火得多。

  在2005年的9月份,NVIDIA推出了针对中低端市场的C51 IGP芯片组,结果一炮而红。无论是入门级的用户,还是超频玩家,都被这款廉价的芯片组所吸引,配合AMD的Sempron处理器,使得C51芯片组主板的出货量成为了低端平台之最。而在06年的8月份,NVIDIA推出了把图形核心以及南桥MCP整合在一起的MCP61系列芯片组,无疑地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投资成本,且功能上却并无太多的变化,并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也能使得下游厂商在产品价格上得到更为理想的利润,因此市场上也迅速地接受了这款产品。在目前的主板市场上,C51与MCP61芯片组仍然是目前AMD平台中最好卖的主板。

   NVIDIA选择了更为开放的AMD平台作为切入芯片组领域的策略相当成功,随着nFoce系列芯片组的不断更新,NVIDIA在AMD平台芯片组的市场地位也随之逐步提升,甚至已经压倒了打拼市场多年的VIA威盛,为AMD的市场普及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

  但在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收购ATi这个事实马上改写了种种关系,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NVIDIA。完成收购后,NVIDIA的芯片组在AMD平台下地位将会显得有点尴尬,AMD会否过桥抽板把合作多年的伙伴抛弃,从而把私下的ATi扶持起来?这还存在着很多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是,ATi可以为AMD在处理器以及主板芯片组的开发上带来更多创新的元素。

  而在今年的2月8日,AMD将会继AMD761芯片组后再度进军桌面平台的芯片组市场,全新发布的芯片组将命名为AMD 690系列。AMD 690系列芯片组是AMD收购ATi不到半年后的首款主板芯片组产品,这也是AMD历史上第一款IGP芯片组产品,当然产品的大部分功劳都归于ATi原有的研发团队,AMD 690系列的原命名为ATi Radeon Xpress 1200。

  AMD 690系列芯片组在桌面平台上将会被划分为三款产品,产品的型号分别为AMD 690、AMD 690G以及AMD 690V。其中690G与690V均是集成图新核心的版本,而690则是去除了集成图形核心的功能,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在于图形核心的功能上,而其余的规格则完全一致,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AMD 690系列芯片组的一些细节规格。

AMD 690 Series Chipset Block Diagram :

  首先来介绍一下北桥的大体功能规格,AMD 690系列芯片组采用的仍然为Hyper-Transport 1.0的方案,最高可支持2GT/s传输宽带,芯片拥有了24组PCI-E Lanes,其中一组PCI-E x4带宽用于南北桥芯片组之间的A-Link Expres 2.0通讯协议,而其余的4组PCI-E x1 Lanes用作扩充功能用途,可组成4组PCI-E x1,或2组PCI-E x 2或1组PCI-E x4。虽然RS690是支持两组PCI-E x8并组合作一组PCI-E x16绘图接口,但考虑到芯片组的市场划分问题,AMD当然是不容许厂商以此提供CrossFire功能的支持。

  另外,芯片组采用2组PCI-E x8设计方案的原因主要在于芯片内建支持TMDS接口,它是交叉连接在其中一组PCI-E x8 Lanes上,若主板厂商是提供一组D-Sub或TV Out输出配搭一组DVI或HDMI的方案,则独立图形接口为PCI-E x16的配置方案;若厂商需要提供双DVI输出,或一组DVI配搭一组HDMI方案,便需要使用上TMDS控制器而被占用上其中一组PCI-E x8,因此PCI-E独立图形接口仅能提供PCI-E x8的配置方案。

  而搭配南桥方面,AMD仍然是采用规格较为全面的SB600芯片,该芯片是ATi抛弃ULi后而自行研发的一款南桥芯片,规格方面也追上了主流芯片的功能。芯片最重要的更新在于提供了4组3GB/s的SATA接口,并提供了AHCI与RAID工作模式的支持,令硬盘可以很好地实现NCQ功能,RAID模式包括RAID0、RAID1、RAID5与RAID10。而IDE接口方面也随之减少至1组,即仅能支持两个IDE设备。此外,HD Audio以及10组USB2.0接口等主流规格也被集成到该芯片内。

NVIDIA MCP61与AMD 690G细节比较 :

  市场上比较热销的NVIDIA MCP61P/S与AMD 690G之间最大的功能差距在于显示的功能上。图形核心方面,MCP61系列芯片组的图形核心是基于GeForce7系列的图形核心,规格与上一代的C51G一样同为2个Pixcel Shader、1个Vertex Shader、1个ROP,虽然新一代GeForce7 CineFX 4.0的3D引擎在Pipeline架构上拥有崭新的设计令运算效率有所上升,但实际体现出来的效果并不明显。而AMD 690G采用的则为RV410即Radeon X700SE的图形内核,拥有4组Pixel Shader流水线、2个Vertex Shader引擎及2个ROP,所有运算单元均比上一代代RS485以及NVIDIA的C51G、MCP61多出一倍。从规格来看,AMD 690G虽然在3D API支持上比不上MCP61,但具体的物理规格却高出一班,另外也可很好地支持Vista Premium,并运行Aero Grass 3D GUI。

  为了对抗NVIDIA MCP61系列中对HD Video优化的Pure Video技术,AMD方面也在原本并不支持AVIVO功能的RV410图新核心内加入该功能,使得AMD 690G可具备720P或1080i的高清视频硬件解码的能力,包括MPEG 2、MPEG 4、H.264、VC-1及 WMV9等规格,并支持硬件Adaptive De-interlacing Filter功能,进一步提升视频处理的实际效果。

  为了对抗NVIDIA MCP61系列中对HD Video优化的Pure Video技术,AMD方面也在原本并不支持AVIVO功能的RV410图新核心内加入该功能,使得AMD 690G可具备720P或1080i的高清视频硬件解码的能力,包括MPEG 2、MPEG 4、H.264、VC-1及 WMV9等规格,并支持硬件Adaptive De-interlacing Filter功能,进一步提升视频处理的实际效果。

  而AMD 690G与NVIDIA MCP61最大的显示功能差别就在于HDMI的支持上,AMD 690G的最大特点在于内部集成了HDMI(High D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并能够对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解码功能提供很好的支持。

  由于AMD 690G内部集成了HDMI接口及HDCP功能, 因此主板厂商若要推出带有HDMI接口的产品,则需向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LLC提供每年10000美元的版权费,而产品认证费为每件6000美元,每售出一件HDMI产品需缴交0.15美元,如产品印有HDMI Logo则再需附加0.05美元,以上金额并未包括HDCP支持。HDCP年费为15000美元,1000美金可买10000个HDCP Key,2500美金可买100000个HDCP Key,而5000美元则可买1000000个HDCP Key。

  因此若主板厂商的每款产品均配备HDMI接口的话,实在很难把产品成本压低,从而达到于NVIDIA MCP61芯片组竞争的效果,因此AMD也推出了AMD 690V的芯片组方案,该芯片组主要就是针对HDMI与HDCP这部分功能进行屏蔽,而其他的全部功能则全部保留,使得产品可以在中低端市场中得到迅速的接受与普及。

产品介绍 :

  昂达机构经过数年发展壮大,凭借数年积累的行销经验从1999年开始推出自有品牌的昂达ONDA系列主板,经过几年的努力,昂达的主板与显卡产品也深入民心,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此次AMD 690系列芯片组的发布,昂达是市场上第一款基于该芯片组的零售产品品牌,接下来,我们IT168评测中心便为大家带来这款产品的详细介绍与测试。

  昂达的这款AMD 690G芯片组的主板具体型号为A69T,主板采用了蓝色的PCB设计,版型较窄为Micro-ATX的设计标准,PCB的版本为Rev:1.00。

  供电部分方面,采用了三相供电的设计方案。而电容方面,采用了比较豪华的富士通高分子聚合物电容,对主板的稳定性带来更多的保障。

  产品的内存插槽设计在主板的顶部位置上,4条插槽的设计,完全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使用需求。支持双通道DDR2 800/667/533各种规格的内存,最大支持容量达到8GB。另外,24pin的主板供电接口设计在主板的右上角位置,可有利于用户机箱内的布线。

  I/O扩展接口方面,虽然产品的图形核心可提供HDMI接口的支持,但或许是厂商考虑到授权费的成本问题,因此产品暂时仅提供了更为实用的双头输出的显示方案。

  插槽方面,主板提供了一条PCI-E x16插槽以及两条传统的PCI扩展插槽,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基本足够。

  磁盘接口方面,由于主板上并有集成额外的磁盘控制芯片,因此能够提供2组PATA设备以及4个SATA接口的支持。

  AMD 690G采用了全新的80nm制程生产,由联电UMC Fab 12A工厂代工,使用了低功耗CMOS制程技术,预设电压为1.2V下,平均及最高功耗分别为8W TDP及13.8W TDP。因此,主板厂商只需采用简单的被动式散热片便足以应付。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南北桥的散热片均处于微温的状态下。

  AMD 690G采用465 Pins FCBGA封装,具体的尺寸为21mm x 21mm,而为了减低主板厂商的研发周期与成本,产品采用了Pin to Pin的设计方案,可很好地兼容690系列以及上一代RS485的产品线PCB。

  音效芯片方面,产品采用了Realtek的ALC861芯片,可实现7.1声道的音频解码的功能,并符合HD Audio规范,给用户带来高品质的音乐享受。

  网络芯片方面,主板采用Realtek的RT8111B网络芯片,可实现自适应的10/100/1000M网络功能。

  昂达的这款A69T主板产品还能够支持“Dual BIOS”技术,两块BIOS芯片并不是简单的主从关系(Master/Slave),而是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Peer to Peer)。除了具备双BIOS的安全防护功能之外,更出色的是可以让两片BIOS芯片分别设置不同的启动环境,形成各种各样的设置组合,使BIOS变得富有创意。BIOS1和BIOS2都是可以独立启动的系统,两片BIOS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资料重写,所以如果一个BIOS损坏了,不但可以马上转另一个BIOS启动,而且还可以利用内容完好的BIOS来修复被破坏的BIOS。

  除此之外,主板BIOS的更新方式也十分简单快捷。用户首先需要在C盘的根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bios”,将下载的扩展名为“.bin”的BIOS刷新文件放入这个文件夹,然后重启电脑。

  开机后立刻按住“F5”键就能进入Bios更新的操作界面,在该界面中用户仅需选择需要更新的Bios文件名,然后按Enter回车即可执行刷新操作,等待10秒左右的时间,Bios更新即可完成,整个过程十分简单快捷。

测试平台 :

测试说明 :

  主板方面,我们选择了华擎的AM2NF6G-VSTA作为MCP61芯片组的代表,其图形核心的工作频率为官方默认的425MHz;而C51G芯片组方面,我们选择了映泰的TForce 6100 AM2产品,其图形核心的默认频率同样为官方的425MHz;而Intel的G965芯片组方面,我们则选择了QDI的P5I965G产品,其图形核心的默认频率同样为官方的400MHz;而由于这次参加测试的昂达A69T主板Bios中支持对图形核心进行超频,因此在常规的测试中,我们均会把图形核心调整至官方的400MHz频率完成所有项目的测试,而在额外的集成图形核心测试项目中,我们会加入图形核心超频后的数据比较。

  而CPU方面,AMD的平台上我们选择了定位为入门双核的Athlon64 x2 3800+作为平台使用的处理器。而Intel方面,我们选择了与AMD Athlon64 x2 3800+处理器性能与定位均较为接近的Core 2 Duo E4300作为平台所使用的处理器。内存方面,我们选择了较为主流的PC2-5300U DDR2 667 1GBx2的内存模组配置,共享显存方面,我们均为在各款产品的Bios中设置为256MB,而显存的频率均为333MHz。

  而磁盘方面,由于NVIDIA的C51G与MCP61芯片组以及ICH8南桥均仅能支持3GB/s的磁盘接口,而无法对NCQ功能提供支持。另外,在本次的测试中虽然AMD 690G的SB600能够通过AHCI的SATA模式对NCQ功能提供支持,但昂达的这款产品在Bios功能上尚未完善该功能,激活该选项后并未能够正常检测到SATA设备。因此,在本次的测试中,4个平台的磁盘我们仅设置为3GB/s的工作模式而屏蔽了Seagate Barracuda 7200.10 320GB应有的NCQ功能。

  本次测试的焦点当然就是在于四款集成图形核心之间的比拼,我们将会利用各款主板所集成的图形核心完成全部项目的测试,测试项目主要分为综合性能测试项目以及图形性能测试项目,对各款芯片组处理器、内存、磁盘等各个性能环节进行全面的比较。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对芯片组的外接图形核心的性能比较,外接的图新核心方面,我们选择了NVIDIA的GeFroce 7900GS 256MB作为平台基准。

综合性能测试项目 :

独立显卡图形测试项目 :

集成图形核心测试项目 :

IT168评测中心观点 :

  首先来总结一下各款芯片组在综合性能测试项目中的表现,毫无疑问Intel的G965芯片组平台凭借Core 2 Duo E4300处理器的强劲性能获得了这部分项目的得分优势,而其余的NVIDIA C51G、MCP61S则与AMD的690G性能较为接近,其中C51G在各个测试项目中均有着比较微小的性能优势,而MCP61S与690G的性能表现则十分接近。其中AMD的690G在处理器方面的性能表现稍稍逊色于前两者,而内存带宽方面的表现则十分突出,使得平台整体的性能表现得以补救。

  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当690G利用独立显卡进行测试的时候,内存带宽表现优异,但采用集成图形核心进行测试的话会对内存带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以SISoftware Sandra Pro的内存带宽项目为例,利用独立显卡测试该项目的得分为5651/5548MB/s,而利用集成图新核心测试的话,该项目的得分将会下降至5063/5021MB/s的水平,性能下降幅度达到10%。因此,其他与内存相关的测试项目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PCMark、SuperPI、WinRar等项目,因此我们在这些项目都利用了独立显卡完成测试避免数据的太大误差,而由于PCMark必须用集成图新核心完成才能达到数据对比的目的,因此在PCMark的内存得分中,690G的性能表现是最为低下的。

  而集成的图形核心方面,虽然C51G与MCP61S拥有较高的核心频率,但690G所拥有的4条像素渲染管线则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在一些较新的D3D游戏以及测试项目中,690G集成的RV410占尽的优势,而C51G与MCP61S所采用的图形核心则在OpenGL的游戏存在着较大的优势。而由于昂达的这款690G主板提供对VPU直接的频率调整,最高可把核心频率调整至600MHz,并配合内存调整至DDR2 800的水平下,可为平台的图形性能带来更大的优势。而Intel的GMA X3000图新核心效能则处于两者的之间,相比起Intel上一代的GMA9xx系列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对于某些游戏的支持仍然不是太完善。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把游戏设置为中等画质左右,在800x600的分辨率下基本能够实现25fps比较流畅的画面。而对于普通的办公应用以及视频回放,三者拥有着各有所长的Clear Video、Pure Video以及AVIVO技术,均能为用户提供比较廉价的而又实用的显示方案。

  最后总结一下AMD 690G的不足之处,除了刚才提到的内存带宽问题外,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驱动方面。当然,或许是AMD 690尚未正式发布的缘故,我们目前测试使用的均为beta版本的驱动。在测试中,我们选用的第一个驱动版本为Catalyst 8.32 Motherboard/IGP Drivers,这个版本的驱动会与NVIDIA显卡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问题表现在于偶尔会出现显示色彩与分辨率无法正常显示的现象。而后来更换为Catalyst 8.32的版本,则能十分顺利地完成测试,我们也希望在正式版的驱动出来后也能很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另外,昂达的这款A69T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Bios功能上尚未完善SATA AHCI模式的功能,激活该选项后并未能够正常检测到SATA设备,我们也希望昂达方面在日后的Bios能够迅速解决该问题。

市场导购与分析 :

  早在AMD Socket 754/939平台的时期,ATI就已经推出了基于整合Radeon X300图形核心的RS480(Radeon Xpress 200)芯片组产品,当时无论在效能上还是价格上,这款产品均可以与C51G一拼高低,但ATi当时就输在产品的策略以及驱动的更新方面,Radeon Xpress 200芯片组就输在寡不敌众,RS480当时的产品线实在太过单一,而NVIDIA的C51G拥有GeForce 6100+nForce 410、GeForce 6100+nForce 430、GeForce 6150+nForce 430等多个芯片组搭配,为厂商与消费者提供更为灵活的供给方案。现在,AMD和ATI已成一家,AMD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仅690系列则划分为三个型号。而驱动方面,这也是大家公认的ATi不足之处,若能在日后的产品中做得更为简洁且兼容性更佳的话,则令产品可以更容易地让厂商与用户接受。

  台湾主板厂商方面也表示,AMD 690芯片组的价格便宜、规格也令人满意、销售前景相当乐观,包括华硕、技嘉、精英及微星等一线大厂已决定推出相应产品。而令市场关注的是,AMD 690由于支持HDMI与HDCP,因此主板厂商若要实现相关功能的话,则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授权费,且一次性购买授权数目越多、价钱越便宜,对于大厂来说当然是十分有利,而对于二线以及通路厂商则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相关产品均仅配备D-Sub+DVI双头显示输出方案。

  但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HDMI与HDCP的概念还是有点言之过早,对于入门级的用户来说,双头显示输出方案已经十分足够,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产品的价格定位上,目前不少厂商的AMD 690G芯片组产品已经定位在600元一下,我们这次测试的昂达A69T产品则是其中一款,使得产品具有相当的性价比,对于要求不高的入门级用户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方案。

  而NVIDIA方面也并不是无动于衷,在AMD 690系列芯片组尚未正式上市之际,NVIDIA已经迅速地调整了原有的GPU芯片组产品线,在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再补充进了几个细分型号,使得芯片组型号多大8个。另外NVIDIA方面在未来的产品线中还会加入GeForce 7300图形核心,但该芯片组是否仍然继续支持AMD平台,还存在着很多未知之数。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竞争才会出现更多的优惠,两者之间的竞争无疑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正式发布后的AMD 690系列芯片组,可以为大家在目前较为单一的AMD平台带来更多的选择方案,驱动成熟后的AMD 690系列芯片组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方案。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