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 频道

别被忽悠 看主流芯片组离底价有多远

  【IT168 导购】组建DIY平台,你会有自己的一套配件选购攻略吗?很多人都会从功能参数配置的方面去着手,因应着自己的定位需求有的放矢地去选择产品。而在价格方面,综合不同地方的报价,从中衡量到最为合适的价格水平,自然就更让自己心中有数。然而,对于那些主流产品,很多玩家都会相信来自各大媒体、商家的公开报价,觉得在那样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就是对于该款产品最直观的衡量标准了。

  底价在手,装机不被忽悠

  然而,经过综合过后的市场公开报价,确实就是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的最可靠的依据么?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像CPU、内存、硬盘“三大件”,它们一直受国际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海鲜价”。另一边厢,板卡产品的售价肯定是相对稳定,从上市到退市,根据着不同的技术、市场环境,基本就是保持着一种在平稳中下降的态势,因此对于板卡产品的行情把握,还是会相对容易。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不但要准确地把握某一款板卡产品当前的公开报价,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其他我们可以获知的信息,判断你所看重的目标对象的大概底价,而这个底价对于我们的选购过程,更具意义。

  依靠市场相应产品的发展趋势,去衡量该款产品的底价,很显然,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平时跟商家讨价还价的资本,当然,商家也需要维持相应的利润,因此哪怕我们最终并不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价位,产品的性价比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更何况,把握了产品的底价,我们就更容易把握什么时候才是自己最适合出手的时机,从而“一击即中”,主板芯片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而有了这样一种选购思路,了解了主板产品可能的底价,我们就不至于那么容易被商家忽悠。

  1、MCP73/68:新品即将上市,“旧人”迫近底价

  在那拨399元的集体攻势过后,945GC似乎已经逐渐变得消声匿迹,同时我们还很清晰地意识到,对于另一款INTEL整合主流G31而言,它们还没有彻底地迎来真正的出货高潮,这也就给nVIDIA的MCP73以一个非常有利的切入契机,也让3XX元的MCP73系列主板大行其道。

典型的399元MCP73

  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350元以内的MCP73V,399元的MCP73PV主板,尽管它们在做工用料上绝对不能够用豪华来形容,但来自不少通路厂商等产品,依然会给主板的核心供电部分提供了像富士通固态电容等高档的电子元件用料,中规中矩的表现并不会让买家们的热情有所减退,毕竟这样的价格看起来确实很大的吸引力。考虑到这些MCP73主板实际成交价比起公开报价还会再低一些,因此哪怕这样的价位应该不是最低,但它们离底价的距离已经不远了。

299元影驰MCP68已达底价

  MCP68主板的情况更加理想,它在400元以内的AMD整合主板领域里面几乎是难逢敌手,来自VIA等其他厂商的产品根本无法对它构成威胁。如今,不少全固态电容供电版本的MCP68PV主板已经降到了399元,只要不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显示处理应用,由这样的一些MCP68PV所组建的主流双核平台应该是完全够用,而超低价位上还有299元的一些MCP68V主板,用料品质都不算太差,显然,MCP68系列主板已经到达了市场的低价,甚至可以说是濒临清货的阶段,加上它们在高清特效、双通道内存系统等方面比起MCP73还有优势,因此现在不买MCP68,更待何时呢?

  其实促使MCP73、MCP68等产品迫近底价关键因素,还在于MCP78、MCP7A等新品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陆续铺货,加之还有大量现货供应的AMD 780G,可以说新一代的整合芯片组阵型已经在逐渐形成,“新人”登场,“旧人”让路,这就是降价现象最通常的解释。

  2、P31、G31:主流产品蠢蠢欲动,尚有100元的下调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成熟,P31、G31等3系列主板已经走上了主力产品的舞台。目前,两款同期的产品合理价位为499元,而部分一线品牌的产品售价可能还要贵一些。这样的售价现在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可是要是我们从长远的角度去看,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一、二线P31/G31主板在蠢蠢欲动,甚至我们还可以大胆预测,两类产品还有100元左右的下调空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面,399元可能会是它们当中某些低价产品的落脚点。

一线G31价格并不高

  相比起档次更高的P35,P31/G31芯片组主要在前端总线等方面的支持有所简化,但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影响并不大(部分厂商甚至可以作出相应的破解),支持入门级的45nm双核酷睿2系列处理器不在话下,而P31/G31最核心的成本优势,就是它们仅仅搭在了ICH7的南桥芯片,在并不会大大降低整个平台配置档次的前提下,能够合理地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良品率,这才让P31/G31的性价比潜力得以如此充分的发挥。

  预测未来的市场状况,P31/G31主板并不会像P35主板那样,受到未来上市的INTEL 4系列芯片组的重大冲击,它们靠的也正是足够低廉的价格、成熟的芯片组技术架构所积攒的人气。很可能,P31/G31主板还会像之前的945系列那样,有着较长的市场生命力,充当起中低端INTEL平台用户的必然首选。因此,在获得这预期中的100元价格下调空间以后,P31/G31相信还会有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3、P35:499元尚未成为主流,更多成熟型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跳水

  499元买P35主板,这已经是一个让很多DIY玩家们议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话题,究竟如此廉价的P35主板是否真的超值,至今还是众说纷纭。价格优势对于不少买家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低价产品所可能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却不得不让我们提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片面迁就低价的代价是否值得。这种两难全的局面,我们又应该如何作出取舍呢?

499元P35主板只存在于个别产品

  回顾市场,499元的P35主板仅仅存在于个别品牌,甚至有部分玩家会认为,它们只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疯狂行为,市场热门的产品应该属于那些599-699元定位的二线P35主板,从基础用料、供电、散热效能、DIY附加功能等方面,这些二线P35都要比超低价的产品强一大截,充分展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在这样的一种强势之下,消费者的取向就是一种主流,显然缺点也相对突出、选择相对匮乏的499元P35目前还难成气候,不然前面提到的P31/G31主板,光是价格重叠这一点,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这样的P35卖到500元附近才算有看头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这股499元的力量,它始终是一种风向标,当INTEL 4系列芯片组真正登陆市场之际,像双敏、盈通等一些实用型的P35主板,它们会以一种牵头的姿态率先跟风,孤勿论它们相比现有的499元P35主板优势有多少,最重要的我们是要证明,499元是很多主流实用型P35主板不折不扣的底价,当有部分“出位”产品真的要跌穿了这一底价,那将意味着P35清货之期不远矣。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P35主板还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暂但广泛的小幅价格跳水,更多成熟型的产品会往500元这个心理关口靠拢。当然,这个时候P35的路还能走多元,大家也可能已经心中有数。

  4、770/790系列:方兴未艾,K10主力价格合理。

      尽管说新的羿龙架构处理器,老一代的芯片组像NF5XX、AMD 570X系列芯片组等都能够支持,不过在很多玩家的心里面,同期推出的770/790系列地位显然更高。除了K10架构下的一些追加特性,诸如HyperTransport 3.0总线、PCI-E 2.0技术等等,像AMD 770X这样的主流定位芯片组并没有多大的革新,所以我们大可以把它们看作是K8架构下NF5XX芯片组的延续,没有太多花哨的特性,全凭厂商去自由发挥。    

少量770X主板已卖499元

  显然,能够让厂商去自由发挥的,技术的成熟程度方面我们肯定无需过多质疑,很多来自二线通路厂商的所推出的770X、790X主板也颇有看点,它们或是用上了一体化的热管散热系统,或是加入了一些超频的辅助特性,可以说从主板的层面上看,K10平台并不缺乏DIY的“活力”,用起来也让人非常放心。而在价格方面,770X系主板已经报出了499元的最低价,而一些增强型的产品也只需599元。至于档次更高的790X,像捷波 HA03、磐正超磐手AK790 GTR这些准豪华级的产品也只要699元,实在非常吸引;而在基础特性上有点超离于主流应用的790FX,它们则是更多地由一线板卡大厂去主宰命运,不过尽管如此,千元附近的定位,790FX已经先得非常的优秀。

699元的准豪华级790X

  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羿龙系列CPU表现一直不济,可是同样的厄运并没有降临到K10平台的主板市场上,770X、790X乃至790FX,它们的性价比表现确实得到了不少“A饭”的认同,跟濒临退市阶段的NF550、NF570等上一代K8主力并没有拉开不合理的价格差距,这是十分让人欣慰的。因此,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它们并没有太大的降价压力,目前的价格已经比较合理,商家能够维持相应利润的同时,买家也不会觉得产品太贵。因此用户选择这些产品的过程,应该可以看作是一个和不同的商家相互较量和碰撞的过程,多了解不同代理商的价格状况,那样你就会对比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市场底价了。

优品级一线790FX

  5、780G:499元产品不日出现,解决技术缺陷似乎更加迫切

    AMD平台跨入了K10 Spider架构,CPU领域也因应着推出了三核、四核的Phenom系列处理器,当然在主板芯片组领域,也应该有针对性的主力产品。AMD 770/790两类产品性价比还算不错,但说到轰动性,首当其冲的应该是AMD 780G,作为新一代的的K10架构整合代表,它不但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PCI-E 2.0技术,其内建的Radeon HD3200显示核心还突破性地加入了板载独立显存,DX10/SM4.0、“混合交火”以及标志性的UVD高清解码引擎,实际性能接近于低端的HD2400Pro独立显卡,加上改良型的SB700南桥芯片,使得整个AMD 780G平台的表现堪称全能。

芯片组的驱动支持度问题值得重视

  很客观地说,目前AMD 780G 599-699元的定位区间,并不难让玩家们接受。毕竟它还是一类新品,众多崭新的特性让它绝不应该与MCP68等上一代芯片组相提并论。一些599元的AMD 780G主板,也在供电方面的用料、输出接口的完整程度上有所增强(包括DVI、HDMI高清输出),总体表现让人满意。更何况当前它的竞争对手,来自nVIDIA的MCP78还仅仅处于市场的萌芽阶段,尚未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AMD 780G初始推广阶段能够在这样的价位上站稳,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鉴于上述的一系列情况,我们可以看到,AMD 780G并不急于降到那个所谓的底价——499元上,价格表现并不是它们最需要改进的一大方面,毕竟勉强降低售价,很可能带来的就是一些迫不得已的简化,如偷工减料,省去板载显存等等。相反,我们从不少用户反馈中可以获知,AMD 780G在驱动的支持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板载显存对整体显示性能的促进作用,“混合交火”乃至高清解码的威力还没能完全发挥,用户跑起来不顺手,这就让AMD 780G的真实性价比打上了很大的折扣。因此对于有意选择AMD 780G平台的用户,最好在出手之前根据自身的DIY技术能力了解好相关问题的应对方案,不然让新平台成为了棘手问题集中的地方,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