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 频道

MCP7A怒斩790GX 四款CPU主流配置评测

    在NVIDIA发布MCP7A GeForce 9300/9400半个月后,我们终于看到陆续的产品开始销售,例如北京市场昂达的MCP7A 以NVIDIA官方价格699开始出货,虽然说在大家看来这个价格有些偏高,但其实有很多高清玩家和HTPC发烧友终于等到了MCP7A。而另一方面,其实AMD平台的支持者相对有更多的选择。首先,HTPC组件而言,780G目前显然有很不错的性价比,而AMD又将790GX定位于较高端的主板,所以在乎做工功能的AMD用户还可以购买这类主板。当然,790GX搭配GDDR3显存颗粒的主板也许是在乎3D性能的用户想需要的,那么国内通路的790GX的一些主板价格正好与MCP7A保持相同水平。MCP7A和780、790GX?用谁搭建整合平台最合适呢?

1
ASUS MCP7A GF9300 P5N7A-VM
华硕M3A79-T Deluxe

    除了芯片组考虑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用户选择Intel还是AMD的CPU。大家知道,在MCP7A之前的MCP73是Intel平台性能较好的整合芯片组,但它完全不支持高清硬解码和单通道内存的配置让这款芯片组根本没有办法与AMD平台竞争。而从MCP7A开始,Intel平台整合芯片组具有了完整的高清硬解码能力,和GeForce9系列mGPU的3D和并行处理能力,让Intel平台竞争力更强。

E5200在中低端双核领域几无对手?

    在测试前,我们再来看看CPU和整合平台选择。目前,主流中端的Intel E5200和AMD的A64X2 5400+黑盒价格分别为500元和480元;而AMD的3核 8450价格已经降至600元,在600-900元价位,AMD的CPU基本属于空缺;而Intel的E7200在750元左右价位是非常好的选择。整体算下来,无论选择MCP7A还是790GX(不包括优异产品),1200-1500元构成CPU+主板+板载GPU的方案可能是大家最常用到的选择。

    我们在这里先来回顾一下这两款芯片组,MCP7A和790GX。在MCP73发布时,NVIDIA曾明确表示,今后发布的板载GPU会进一步缩小它与同期独立显卡GPU的差距。MCP7A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芯片,它具有GeForce9300或9400 mGPU,抛开显存部分不说,mGPU GeForce9300/9400的确与独立显卡目前OEM端的同型号产品规格一致,它具有16个流处理器,比前一代GeForce 8200/8300的流处理器数量多出一倍。同时,完全支持AVC和VC-1的硬件解码,即支持PurevideoHD 第三代技术。这也让它与独立显卡的同型号产品保持一致。

    从核心频率上来看,GeForce9400要高出9300很多,两者3D性能大概要差20%左右,但这次我们得到的测试样品均没有GeForce9400产品。另外,MCP7A还完全支持Hybrid SLI,准确地说是今年早期NVIDIA宣传Hybrid SLI中的GeForce Boost部分,即双卡加速部分技术。而NVIDIA也借此机会表示,Hybrid Power节电功能,由于优异显卡GTX280已经做到闲置功耗极低的水平,Hybrid Power今后可能会被废掉。

   在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对比一下MCP7A与上一代MCP73的主要进步。首先,MCP73匪夷所思的单通道DDR2问题得到很好解决,MCP7A支持双通道DDR2;第二,MCP7A支持最完整的高清全硬解码方案,即PureVideoHD 第三代,而MCP73当时由于完全不支持PureVideo(注意,是最基本的PureVideo都不支持而不是PureVideoHD不支持)而令人大为不解;第三,MCP7A的流出理器数量提升至16个,与独立显卡同型号或最低端产品保持一致,工作频率基本一致。

AMD 790GX

790GX:与780G本是“同根”

AMD 790GX北桥芯片实物
AMD 790GX北桥芯片实物

  代号为RS780D的790GX北桥芯片基于TSMC 55nm CMOS制造工艺。790GX北桥芯片内建名为Radeon HD 3300的图形核心,基本移植RV610核心的Radeon HD 2400独立显卡规格,采用统一渲染架构(Unified Shader)设计,内建40组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s),8组Texture Address Unit,4组Texture Filiting Unit,4组ROP,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以及OpenGL 2.0规范,只是16-bit的本地内存控制器少于RV610的64-bit而已。

AMD 790GX北桥芯片组织结构图
AMD 790GX北桥芯片组织结构图
AMD 790GX+SB750芯片组结构图
AMD 790GX+SB750芯片组结构图

  790GX北桥芯片支持PCIe Gen 2规格并内建24组PCIe通道,这其中包括了一组可拆分为两组PCIe x8接口的PCIe x16显卡接口、4组PCIe x1接口以及一组用于同SB750南桥芯片进行A-Link Express II连接的PCIe x4接口。事实上790GX北桥芯片与此前的780G本是“同根”,全因市场定位考虑被做出人为区隔。除了CrossFireX技术,790GX北桥芯片内建图形核心时钟频率的预设值由500MHz提升至700MHz,对于板载显示内存和140W TDP处理器的支持也由780G北桥芯片的可选变为必备了。

硬件平台
CPU Intel Core2Duo E7200
Intel PentiumDualCore E5200
AMD PhenomX3 8450
AMD Athlon64X2 5400+
主板 ASUS P5N7A-VM
ASUS M3A79-T Deluxe
硬盘 Seagate 7200.10 320GB
内存 Apacer DDR2 800 1GBX2
电源 海韵 80plus SS-700HM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32bit
驱动程序 AMD Catalyst 8.10
nForce Forceware20.07
NVIDIA Forceware 178.13
系统测试 Futuremark PCMarkVantage
Futuremark PCMark05
EverestUltimate 4.5
测试游戏 Futuremark 3DMark06 V110
Futuremark 3DMarkVantage
Crysis DX10
Lostplanet DX10
World in Conflict DX10
Company of Heroes DX10
Quake4 OpenGL

    本次测试,AMD和Intel的CPU各选了两款,用来模拟目前1200-1500元左右 CPU+整合主板的配置方案。为了保证客观测试,在3DMarkVantage等项目中,我们关闭了NVIDIA PhysX的支持功能。而在AMD芯片组方面,我们打开了板载显存支持功能,即工作与Sideport模式下。在游戏选择中,我们基本选用了流行的DX10游戏,不过可能除英雄连外,由于设置项目细致,可以方便打开DX10,其他游戏由于调节至细节最低,基本已经不是DX10的状态了。

 

      也许由于BIOS或者驱动原因(已经使用最新版本),PhenomX3在790GX下无法完成PCMarkVantage测试,在后面也可以看到,790GX从发布至今均可以顺利完成3DMarkVantage却无法顺利完成3DMark06,而在790GX发布初期更是神奇的可以顺利完成3DMarkVantage Performance档测试而无法完成Entry档测试,由此可见AMD驱动之差。

     从PCMark成绩来看,Intel CPU占有明显优势。而在Everest中,类似文件操作,图片操作和文件压缩等工作,AMD 内存低延迟的优点表现的更加明显。而三核心得以充分发挥后,性能自然比双核好。

    前面看到缺少3DMark06成绩是因为对应平台无法正常稳定运行测试。从3DMarkVantage测试来看,我们关闭了NVIDIA PhysX带来的加速功能,同时AMD方面打开了板载显存支持,处于Sideport模式下。790GX虽然相对780G将核心频率从500MHz提升至700MHz,但是性能仍然不及MCP7A。其实,很多人认为具有板载显存的780G和790GX性能一定好于NVIDIA,但仅有16bit的显存位宽其实效果并不理想。

Crysis Warhead:1024x768,最低细节

DMC:1280X720,所有细节最低,Shadow On

Lostplanet:1280X720 All low

Wolrd in Conflict:1280X720,Low and Medium

Company of Heroes:OP,1024X768 All low + DX10

Quake4 1024X768 HQ

    从以上测试来看,MCP7A小幅度领先于790GX,只有在英雄连游戏中有质的差别,毕竟MCP7A达到了20fps以上。而在Quake的测试中,AMD CPU再次发威,性能明显好于MCP7A的Intel平台。从这组测试看,对于20fps以上成绩的结果来看,这两款芯片组基本都具有了让用户初步“体验”新游戏的能力,但离流畅运行还差很远。

    通过前面4款CPU搭配的两个平台对比,大家可以看到由于Intel CPU的优势,MCP7A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而在游戏表现方面,两者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我们认为两者功能上的差异可能会决定用户的购买意愿。首先,高清播放方面,我们不再列举数据,硬解压对CPU占用率大家也可以随处查到,两家差距也基本没有。但如果你要将它输出到功放或者平板电视甚至投影,似乎高清发烧友会向你推荐NVIDIA,NVIDIA驱动优势再次起到效果。

    而在平台功耗方面,由于AMD CPU功耗实在太高,我们就不在这里与MCP7A组成的Intel平台对比了,先不要说790GX南北桥双芯片功耗控制不如MCP7A单芯片好(单独讨论也没有意义),只是790GX是必须配AMD CPU的,即便790GX功耗为零,AMD这个平台功耗也要比MCP7A的高出好几十瓦(下图为采用E7200时的平台功耗测试)。

    最后,要说的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加速。首先是Adobe CS4,大家不要误解Adobe CS4的加速其实与NVIDIA CUDA关系不大,只有Premiere的一项视频编码输出和个别滤镜与CUDA相关,其他很多加速尤其是PhotoshopCS4的加速都来自于 OpenGL,所以790GX也支持,只不过Intel G45不支持。而MCP7A CUDA应用来看,由于流处理器数不够,所以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游戏表现同理,相对Intel整合芯片组优势明显,但与AMD相比,PhysX和Badaboom在MCP7A下基本可以忽略。

    也许很多人还在观望MCP7A,因为在中国大陆市场大家已经不能接受一款整合主板卖700元左右如此高价位,即便给它赋予好听的名字mGPU板载GPU和不错的性能,甚至CUDA的支持。但与780G和790GX平台相比,MCP7A显然更加完美。更低的功耗,更好的性能,更完善的驱动支持和更稳定的系统。尤其是在移动平台,MCP79(相对MCP7A支持DDR3)的成功,更让我们对MCP7A稳定性更加放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MD和ATI的驱动实在难以让人放心。由此,我们不选择AMD的理由很明确:不稳定,不环保。正如ATI粉丝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只有高手才不会像“小白”一样遇到A卡如此多的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