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测】3年前,AMD并购ATI后成为业首家拥有主板芯片组、GPU以及CPU的半导体厂商,完整的平台优势初现端倪;2年前,AMD推出了首款基于自己主板芯片组、GPU以及CPU的平台——“Spider”蜘蛛平台,3A平台取得了开门红;今年年初,AMD又在蜘蛛平台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3A平台的后续之作——“Dragon”龙平台,时至今日,AMD的3A平台已经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一致认可。
在面对AMD人气逼人的龙平台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Intel以及NVIDIA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尽管无论是Intel的CPU、主板芯片组还是NVIDIA的GPU,单个拿出来的话都不比AMD的芯片弱,甚至可以说要更强些,至少在总体性能上是这样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没有自己的CPU、另一个又没有自己的平台的“难兄难弟”还要在很多事情上勾心斗角、暗自较劲,AMD对此想必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不过,随着AMD近段时间CPU、GPU份额的不断扩大,此消彼长的Intel和NVIDIA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共同利益所在,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那么两者应该怎么“合”呢?如今,Intel P55/Core i5/i7(LGA1156)即将于本月8日正式发布,但缺乏性能强劲的GPU支持给P55平台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没有自家平台的NVIDIA也正在为其“漂亮”的GPU们找婆家犯愁,N卡搭配P55平台可谓一拍即合。NVIDIA还为该平台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Power of 3,毫无疑问,Power of 3就是冲着AMD的3A而来的。GeForce显卡、LGA1156 Core i5/i7以及P55主板算得上是三把利剑,那么,Power of 3能否肩负起屠龙重任呢?下面我们就从Power of 3的优势说起吧。请继续读本文。
什么是GPU PhysX?
2008年年中,ATI反击战闪电祭出HD4850,给了长时间高处不胜寒的NVIDIA个下马威。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仓促应对的NVIDIA迅速推出GeForce 9800GTX+还以颜色。9800GTX+,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款较为马甲的产品(9800GTX的55nm版本),但却是NVIDIA首款55nm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NVIDIA的PhysX正式启动了。

何为PhysX?想必很多玩家已经有所耳闻了吧,在这里我们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2004年AGEIA公司提出了在游戏中进行硬件物理加速的理念,并将推出了PhysX PPU概念的物理加速卡,在3D绘图界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NVIDIA瞅准机会并购了AGEIA,之后NVIDIA开始对PhysX物理加速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推广,自然也将PhysX技术逐渐融入到GeForce显卡当中。通过NVIDIA的CUDA平台,GeForce GPU可以承担起游戏中的物理运算部分。时至今日,PhysX物理加速效果可以说已经征服了大量游戏玩家。

NVIDIA PhysX物理加速技术是基于CUDA并行计算架构推出的业界领先GPU(图形处理器)物理加速技术NVIDIA,可以确保游戏玩家和开发人员都能够利用市场上最为抢眼的物理学处理技术。游戏中的物理计算是非常庞大的计算量,所以即使是4个内核的CPU也是无法满足这样的计算的,而高端GPU有240个计算核心,所以GPU就具备了进行大量并行计算的必备条件。于是NVIDIA可以把以前无法实现的大规模计算转移到GPU上,使得在游戏中通过GPU进行物理计算成为了现实。
为什么GPU适合于物理学处理?
多线程PhysX引擎专为大型并行环境中的硬件加速而设计。AGEIA的PhysX处理器只有10个内核,而现在NVIDIA的GPU(图形处理器)则具有多达240个内核。因此,NVIDIA的这些GPU非常适合利用PhysX软件。最重要的是,由于游戏物理学具有高度并行和互动的特性,因此GPU架构自然比CPU更加适合这种计算工作。借助于当今或下一代GPU,PhysX将为游戏玩家创造更多价值。

在这方面,AMD的3A平台就逊色不少。曾今为了对抗NVIDIA的PhysX物理加速技术而高调登场的Havok物理加速引擎如今似乎已经偃旗息鼓,能支持该引擎的游戏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效果也不及PhysX物理加速技术。所以说,对于游戏玩家而言,NVIDIA和Intel联手打造的Power of 3平台更具优势。
除了可以支持丰富的软件应用外,PhysX游戏数量也非常多。具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如今能够支持PhysX物理加速的游戏已经超过了百余款,而且已经注册并且经常使用PhysX软件的开发者也已超过了2.5万人,可以说目前PhysX是全球最为领先的物理加速引擎,是游戏界的一种新趋势。

PhysX物理加速的游戏已经超过了上百款
实际上,PhysX游戏能够如此受欢迎不仅是因为有着广泛的游戏玩家基础,而且NVIDIA还为游戏开发人员提供先进的PhysX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这就使得、游戏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具备下一代物理学特色及硬件加速性能的游戏。PhysX SDK软件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功能性、稳定性、性能以及可扩展性,而且几乎所有的主要开发工具均支持本软件。

PhysX物理加速的游戏数量还是不断激增

PhysX SDK软件还实现了微软Xbox 360与索尼PlayStaton 3之间的跨平台支持
此外,PhysX SDK软件还实现了微软Xbox 360与索尼PlayStaton 3之间的跨平台支持。NVIDIA会不断地在PhysX SDK新版本中加入新特性。而游戏开发人员则会将这些PhysX SDK整合在最新、最棒的游戏中,非常令人期待。
作为Power of 3平台的显示核心,GeForce显卡的CUDA平台可谓一大亮点。NVIDIA CUDA技术是一个针对GPU进行并行计算的C语言编程环境,CUDA可利用NVIDIA GPU中的并行计算引擎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复杂的计算难题。这些计算难题涉及各种专业和家庭应用,包括视频与音频处理以及物理模拟到石油天然气勘探、产品设计、医学成像以及科学研究。随着目前支持CUDA™的GPU销量过亿,NVIDIA CUDA为这一巨大的用户群提供了大众化的并行计算平台。

GPU带来新视觉计算,不仅仅是3D渲染和游戏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和GTX280的发布,NVIDIA的GPU从传统的单一3D渲染角色快速像通用并行处理器+3D渲染角色转变。近一年半来,基于NVIDIA CUDA架构GPU的应用情况已经非常清晰。基于游戏的PhysX带来真实的物理效果;由PowerDirector、Badaboom、TMPGEnc开始的基于视频特效和编码的CUDA加速;最新推出的Arcsoft和vReveal实时的视频处理;而最近又加入了一款用户界面很贴近个人用户的视频处理软件Loilo,以及刚刚发布的新版本Nero Move it。

NVIDIA CUDA技术的优势所在
从2008年中GTX280的发布,到NVIDIA明确提出CUDA架构的概念的短短半年时间里,CUDA在个人应用领域的软件至今已经达到上述的7款(还不包括采用CUDA加速的插件,例如CoreAVC的CUDA插件,Foobar下的音效插件等)。基于高级语言的CUDA软件开发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大家不难发现以上几款软件都与视频相关,这一方面是因为现有PC个人应用恐怕除了3D游戏外,视频处理是负荷最大的;而另一方面,虽然以上7款软件与视频相关,但实际应用上有各自擅长的方面,用途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选取以上软件中的3款进行评测,并简单指导大家使用。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在iPhone手机或者索尼PSP等便携式设备上看视频,这为视频转化软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正好让NVIDIA的CUDA平台派上了用场。据NVIDIA官方文件显示,与竞争性解决方案相比,在相同画质设置下,支持CUD的GeForce GPU在此类任务上所实现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20倍。这些产品具备锐化、增强和色彩校正等视频技术,可自动将标清电影(DVD)升级到高清画质水平,从而带来足以媲美蓝光影片的视觉体验。通过提升分辨率、改善对比度和亮度、稳定化处理以及去模糊处理,还可轻松修复家庭视频。所有这一切均可实时完成。先进的视频编辑过滤器以及特效在支持CUDA™的GeForce GPU上的运行速度比采用传统多核处理器快300%。下面我们来介绍2款基于CUDA平台的视频转化软件:Badaboom、MediaCoder。
测试平台


CUDA应用:Badaboom

Badaboom界面
Badaboom,一款大家非常熟悉的软件,我们似乎都没有必要再这里详细介绍它了。软件使用很简单,右侧有许多预置的规格,当然你也可以任意自定义想要的视频输出规格。但该软件输出规格仅支持H264编码的MP4文件,最大支持Main Profile下 Level4.1码率25Mbps的文件且支持CABAC编码规格,整体来说除了不支持High Profile下 4.1-5.1更高Level外,它已经非常完美了。

编码参数,H264 Level
本次测试选用了两个规格码率,一个是500kbps的IPHONE分辨率的视频,另一个是该软件支持规格不凡1080p Main Profile Level 4.1 CABAC的编码,成绩如下。

对于一部片长300秒的视频进行编码如果是给移动设备使用,POWER OF 3平台仅仅用了21秒的时间,而3A平台由于不支持CUDA技术,所以耗掉了更多的时间。
MediaCoder是一个免费的通用音频/视频批量转码工具,它将众多来自开源社区的优秀音频视频编解码器和工具整合为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将音频、视频文件在各种格式之间进行转换。MediaCoder具备一个可扩展的架构和丰富的功能,可满足各种场合下的转码需求。

目前,MediaCoder的用户已经遍布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其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实际上,MediaCoder是一款支持CUDA技术的视频转化软件。在MediaCoder里面开启CUDA加速后,编码速度更上一层楼,性能将会大幅提升。而目前3A平台目前依然无法做到这点。下面我们通过实际测试来看看MediaCoder分别在POWER OF 3以及3A平台上的表现如何吧。

得益于CUDA技术,MediaCoder在转码一部66MB视频文件时仅仅花了15秒

相同的工作量,3A平台因为不支持CUDA技术而耗时达到了55秒
视频转换测试总结:
NVIDIA的CUDA在视频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视频转码的BadaBoom还是MediaCoder,POWER OF 3都表现出了高人一筹的实力。通过我们的测试可以发现,单就视频能力而论,AMD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NVIDIA,尽管AMD也有自己的Stream视频转码技术,但是和NVIDIA基于CUDA平台的视频转化软件相比,AMD还是稍逊一筹,这也是3A平台的相对不足之处。
除了PhysX物理加速以及CUDA平台外,NVIDIA Power of 3平台还支持3D Vistion立体幻境设备。GeForce 3D VISION是一种能让用户体验到真正三维立体画面的一种技术,需要一台一款能够借助120Hz刷新率的显示器支持,通过该技术,游戏玩家可以体验到超越普通显示器效果的真正立体游戏、影视体验。

GeForce 3D Vision技术采用目前3D立体成像当中的时分法来实现3D成像,得益于此,GeForce 3D Vision的效果要比常见的色分法和光分法更具优势。3D Vision技术可以说集色分法/光分法之所长,让画面效果更加真实。不过,遗憾的是3D Vision设备的成本比较高,除了需要标配120Hz刷新率的显示器外,还需要一副价值不菲的3D Vision特制眼镜。尽管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售价仅5元的破解版3D Vision眼镜,但效果一般,而且相当费眼,不建议使用。

目前可以支持GeForce 3D Vision技术的游戏已经超过了300多款,这里我们以大家普遍比较喜欢的《求生之路》为例,来看看游戏在开启3D Discover技术后,性能会不会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1680*1050分辨率下,即便是在开启4AA抗锯齿的情况下,游戏的流畅度依然令人满意,49帧的速度足以保证游戏可玩性。

即便是在1920*1200高分辨率下,同一场景也能达到36帧的速度,非常流畅。
AMD测试平台

Intel测试平台

在平台的选择上,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采用了AMD当前最优异的平台配置。3.2Ghz的羿龙II 955搭技嘉这款优异790FX主板基本上与Intel 2.8GHz Core i7 860搭P55旗鼓相当,而在显卡的选择上,NVIDIA的GeForce GTX275与Radeon HD4890也非常具有针对性。

ATI 双卡HD4890被系统识别

测试说明:
本次测试主要有游戏性能为主。参测游戏多为当今较为主流的3D游戏,不仅包括了《使命召唤5》、《求生之路》等DX9游戏还包括了《孤岛危机:弹头》、《孤岛惊魂2》以及《鹰击长空》等DX10和DX10.1游戏。另外,为了突出NVIDIA在PhysX物理加速方面的优势,我们特意加入了《一舞成名》以及《镜之边缘》这两块当红的PhysX游戏。

测试采用耕昇的GTX275 孙策版,该卡使用加强型非公版设计,整卡用料标准向GTX 285 看齐,采用GTX 285的PCB(与GTX 285 曹操版使用同一PCB),规格远超公版GTX 275。本次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核心、Shader、显存频率,默认运行频率高达648/1450/2370MHz,是市售同类产品中默认运行频率最高的一款,新版的GTX275 孙策版在默认频率下性能与公版GTX28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基准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DX9游戏测试:使命召唤5



DX9游戏测试:求生之路



DX10游戏测试:孤岛危机弹头



DX10游戏测试:孤岛惊魂2



DX10游戏测试:英雄连



DX10.1游戏测试:鹰击长空



PhysX性能测试:一舞成名


PhysX性能测试:镜之边缘



PhysX性能测试:蝙蝠侠



NVIDIA双路GTX275 SLI实物图赏







通过我们简单的分析,NVIDIA与Intel联手推出的这款Power of 3平台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首先,P55主板作为Intel的新一代主流产品,其性能以及市场影响力不容置疑,而与之搭配的LGA1156接口的Core i5以及Core i7处理器在性能上甚至要比AMD的优异旗舰产品还要强,这为Power of 3这个大平台提供了可靠的小平台。另外,作为为Power of 3平台核心部分之一的GeForce显卡,也为整个平台的游戏性能以及其他很多应用提供了保障,其亮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说GeForce显卡独有的PhysX物理加速技术,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最为抢眼的物理学处理技术;此外,GeForce显卡的CUDA技术以及SLI技术也为整个平台增色不少。

平台之争即将上演
游戏性能方面,本套Power of 3平台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肯定。这套优异3A平台除了在DX10.1游戏《鹰击长空》一款游戏上占到点小便宜之外,在其他游戏上可以说已经完败于Power of 3平台,而且劣势非常大。尤其是在PhysX游戏的表现上,Power of 3平台的优势非常大,而且通过我们的测试,这套优异3A平台在《一舞成名》以及《镜之边缘》中一些加入PhysX物理特效的场景的表现非常差,连基本的流畅程度都达不到。
尽管如此,3A平台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3A平台可以涵盖到AMD中低高三条产品线,而Power of 3平台目前的局限性还比较大,这要是因为P55/Core i5/i7新品上市,难免存在价格虚高的成分,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P55平台真正掉入主流市场之后,Power of 3平台将会成为3A平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