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主板频道】很多人买主板或者说看主板的好坏一般都是看主板是否是优质电容,有几相供电,还有支持的东西多不多,各个零部件扎不扎实。其实这些只是片面,在我看来主板的走线和布局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主板走线和布局设计的形式很多,技术性也非常强,因此从这些上也能看出优质主板与劣质主板的分别。全当参考依据,虽然不是什么权威,但真正用主板的人的声音也许更真实。
分为几个方面来说:
一、 好主板一般遵循时钟线
在一块主板上,从北桥芯片到CPU、内存、AGP插槽的距离差不多是相等的,这是主板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时钟线等长”概念。作为CPU与内存连接桥梁的北桥芯片,在布局上是很有讲究的。例如,部分有开发实力的主板厂商,就在北桥芯片的安排布局上采用旋转45度的巧妙设计,不但缩短了北桥芯片与CPU、内存插槽及AGP插槽之间的走线长度,而且更能使时钟线等长。
二、 设计蛇行线的好处
蛇行线是一种电脑主板上常见的走线形式(玩过诺基亚手机游戏《贪食蛇》的人应该不会陌生)。主板上的走线设计是一门专业学问,蛇行线的出现一是为了保证走线线路的等长,另一个使用蛇行线的常见原因为了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EMI)对主板其余部件和人体的影响。
当然蛇形走线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密的主板走线会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对主板的稳定有影响。好的走线应使主板上各部分线路密度差别不大。
三、公板卡设计的走线一般标准有保障
芯片组厂商在向主板厂商沟通时会提供芯片组的设计指南。同时,一般还会有基于标准的样板,即所谓的“工程板,公板”。主板厂商一般都按照标准板的设计,做出符合官方芯片组所提供技术标准的主板,这样的板子质量有保障。
事实上,在主板世界中各大厂商很少会完全按照公板进行设计,因为各主板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和设计特色。选择的时候只要充分了解芯片组所支持的东西,比如芯片组支持4个PCI接口,只要做够4个并安排合理就行了。主板不像显卡那样,没必要非要选公板。
但有些主板厂商为节约成本,将主板的体积改小,不使用公板设计,这就意味着在更小的空间里要放同样多的东西,还要维持稳定性及限制电磁干扰,这样主板结构安排设计的合理性就显得特别重要,稍微有一点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死机。
四、观察CPU插座的位置
CPU插座的位置很重要。如果过于靠近主板上边沿,在一些空间比较狭小或者电源位置不合理的机箱内会出现安装CPU散热器比较困难的情况(尤其在用户想换散热器而又不愿把整块主板拆出来的时侯)。
五、观察ATX电源的位置
几乎每块主板的ATX电源接口位置都不太一样。比较合理的位置应该是在主板上边沿靠右的一侧或者在CPU插座与内存插槽之间,而不应该出现在CPU插座与左侧I/O接口之间。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电源的接线过短的尴尬,也不会出现妨碍CPU散热器安装或者影响CPU周围空气流通的问题。
六、观察软驱和IDE设备接口位置
软驱和IDE接口的位置,如果在主板右侧靠下,需考虑是否会被光驱所妨碍;如果在主板右侧靠下,则既要考虑会不会妨碍到安装比较长的PCI界面卡,又要考虑到假如机箱比较大,可能会出现IDE数据线不够长的情况。
七、要超频注意了
主板超频,很多人说超频看CPU看内存,其实还是要看主板,主板现在用料都是全固态都很好了,那么其实主要就是看布局走线。
由于主板走线和布局设计的形式很多,技术性灰常强,因此这也是好主板与劣质主板的一大分别。对于超频主板,一般都会经过改良,专门设计超频布线,就是为通过合理整体布局和精湛的走线在CPU和芯片组之间提供更好的总线讯号,做到0误差,通讯线等长,很好地解决高速信号间距问题并防止信号互相干扰,尤其对内存总线设计也做到0误差,通讯线等长,让超频硬件发挥最好性能。
具体要说怎么看有点技术性,其实普通人只要看整体走线是不是顺畅,纹路是否清晰,分布是否均匀,一款设计得好的主板首先会在视觉上让人看着舒服。
编辑点评:以上是我们专业网友在论坛中发表的关于主板走线方面的专业知识,事实上这一点在DIY硬件早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走线可以避免许多意想不到的BUG。不过随着近年来PCB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所售大部分产品在这些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小,不过对于低端市场而言这部分仍然是值得留意的。此外,这位网友对于看主板时一些细节的解读也非常有价值,值得那些对主板产品不熟悉的用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