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完善供电设计。
2、强劲的扩展性:PATA133、外置SATA、IEEE 1394、双千兆网卡、同轴/光纤 HDA声卡。
3、FoxOne功能。
缺点
1、暂无。
【IT168评测中心】2005年桌面处理器发展上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业界巨头Intel率先在4月份发布了Pentium D双核心处理器,从此结束了以频率分胜负的时代,随后AMD也发布了K8架构的双核处理器,CPU战场延伸到多核平台。
![]() |
作为Intel第一代双核处理器,Smithfield核心Pentium D命名为8xx系列,基于90nm工艺,采用了在同一个晶片上集成两个Prescott CPU内核的做法来实现双核,尽管它的架构从技术上说不是极为先进,然而作为一个先行者,并辅以相对较低的价格,Smithfield很好地完成了铺路任务。到了2006年,Intel开始从90纳米向65纳米生产工艺过渡,Pentium D处理器也开始从Smithfield核心向Presler核心转变。新一代Presler核心Pentium D将命名为9xx系列,基于65nm工艺,采用集成两个晶片的Cedar Mill CPU内核的架构。
虽然距离65nm制程处理器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Intel提前在2005年11月14号发布了对应其新型号处理器的旗舰芯片组——i975X。
![]() |
与5个月之前发布的上一代旗舰芯片组i955X相比,i975X更像是一个改进版,芯片组的南桥一样为ICH7系列,北桥方面i975X MCH支持90nm以及65nm的LGA775封装Pentium 4、Pentium D或Pentium EE处理器,它支持800/1066 MT/s(200/266 MHz)的前端总线,除了支持新CPU的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英特尔虚拟化技术)之外,其它支持65nm双核的能力更像是一个市场策略而不是一个技术创新。i975X MCH与i955X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双PEG支持能力:i975X可以将一个x16的PCI Express界面拆分为两个x8的PCI Express界面,从而提供支持多显卡技术的基础。不过i975X目前只通过了ATI CorssFire认证,Intel尚未获得nVIDIA SLI技术的授权。
除此之外,i975X和i955X就很相像了,975X支持36位的主机总线寻址,最大支持到8GB DDR2 SDRAM,975X采用了两条64位内存通道的配置,支持的内存类型为DDR2 533和DDR2 667,当使用双通道DDR2 667时的带宽达到10.7GB/s,一些厂商的975X主板还能支持到DDR2 800或更高的内存速度。同955X芯片组一样,975X支持ECC内存(只支持Unbuffered内存),因此它可用于工作站乃至入门服务器平台。
![]() |
由于65nm制程处理器处理器尚未正式发布,因此市面上的i975X主板还很稀少,能提供975X平台的厂商都是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厂。我们测试了Foxconn提供的975X7AA主板以及Intel 65nm Pentium D 940处理器,这两个产品都属于工程样品,厂商仍在对其不断地改进中,因此我们的测试并不能代表正式上市销售产品的表现。然而主板PCB、芯片等设计都属于相对稳定的部分,我们尽量对它们进行一个大致的评测讲解。
![]() |
![]() |
![]() |
65nm Pentium D 900系列相对于800系列,新增加了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英特尔虚拟化技术)的支持,此外由于采用了新的核心,每个核心的L2 Cache提升到了2MB,整个CPU就具有共4MB的L2 Cache。除此之外,800系列带有的Execute Disable Bit、Intel 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Intel EM64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等技术也得到了支持,新的65nm工艺还降低了CPU的总功耗。硬件上提供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在x86 CPU中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此前只有在大型机以上的平台CPU上才具有相应功能),通过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英特尔虚拟化技术),一个硬件平台可以划分为多个虚拟平台,提升平台的利用效率、管理性以及可用性,最终提升用户的生产力。虚拟机软件界的两个巨头——EMC VMware以及Microsoft表明将会对其提供支持。
![]() |
![]() |
从结构图上看,i975X与以往的i955X没太大差别,i975X最大的特点就是北桥支持两个PCI Express界面,支持一个PCI Express x16的方式或者两个PCI Express x8的方式,此外两个PCI Express端口都可以设置为PCI Express x1界面——尽管看起来用处不大。i975X符合PCI Express 1.0a标准。
![]() |
i975X支持36位的主机总线寻址,它的内存控制器最大支持到8GB DDR2 SDRAM。i975X支持两条64-bit的DDR2 SDRAM通道,支持DDR2 533和DDR2 667,能提供10.7GB/s的带宽(DDR2 667)。i975X支持256Mb、512Mb、1Gb的DDR2内存颗粒,支持x8或者x16的颗粒类型,它可以支持8个Logical Bank的1Gb内存颗粒以提供出色的页面性能。i975X支持最大64个同时打开页面(双通道时为32个)。i975X支持ECC内存(这时只能使用x8的颗粒类型),不支持Registered内存,只能使用Unbuffered内存。i975X还支持从i915时代起提供的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通过这个技术,两个内存通道不需要严格插入相同的内存条,而只要插入相同容量的内存,就可以实现双通道。Flex Memory Technology允许更灵活的内存配置,不过我们还是建议用户采取传统的做法——插入对称的内存条——来获得非常好的的内存性能。
i975X的内存带宽已经超出了CPU FSB的带宽,一些人认为这毫无必要,然而这种体系其实具有它自己的价值。Intel MCH的作用就是协调路由CPU FSB、PEG(PCI Express Graphic)、DMI、DRAM这四个总线之间的数据流,内存作为数据存放的地点,将会是数据流向的中心,更大的带宽可以让其更好地应付其它总线繁忙的请求,从以后多CPU、多PEG的发展状况来看,更高的DRAM带宽在所必行。
i975X北桥通过单向1GB/s、双向2GB/s的DMI总线与ICH7系列南桥相连接,不过可以想象,根据i975X的定位,厂商们都会选用ICH7R来作其搭配。ICH7R支持6个1.0a标准的PCI Express x1(其中4个可以配置为PCI Express x4)、6个PCI 2.3 Bus Master(现在看来好像太多了点)、4个AHCI 1.0规范的SATA 3Gb/s(提供NCQ和HotPlug并支持Intel Matrix Storage技术以实现RAID 0、1、0+1、5)、AC'97 2.3以及HDA等技术。Intel可能会推出ICH7R的加强版本ICH7DH,以提供更强的数字家庭功能。
![]() |
整个平台的外观,一块GeForce 6800XT显卡插在第一个PEG插槽上,由于我们使用的是CRT显示器而显卡的接口是双DVI,因此我们还使用了一个DVI到VGA的转接头。
![]() |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 |
符合Intel规范的标准散热器扣具,由于风扇太大以及北桥散热器比较高,因此拆起来有点麻烦。
![]() |
Gigabyte提供的CPU风扇,采用了一个大风扇,带有4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工作时发出幽幽蓝光。散热器则是和Intel盒装的架构比较相像,旋转放射型散热片包裹着一个大铜芯,散热片厚度比较小,并且从中间分叉以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因此散热面积很是不错,整个散热器重量不低。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采用最新式的4针PWM调速接口。
|
![]() |
背部密布圆形的CPU“针脚”,CPU就靠这些金触点来获得数十瓦的功率以及和北桥通信。核心正对的地方的贴片元件不少。
![]() |
测试的主角:Foxconn 975X7AA主板,采用了Intel 975X + ICH7R的芯片组组合。Foxconn 975X7AA采用了大ATX板型,火红的PCB底板颜色设计。
![]() |
背面看去一片红色,CPU供电区域采用了大面积铜箔以及锡条设计。
![]() |
CPU区域元件分布图,LGA775插槽是Foxconn自家的产品。
![]() |
顶端平台为了应付顶端的CPU,供电方面都不能含糊,由于优异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955X双核CPU具有很高的频率及功耗,因此各个厂商的975X主板无一例外都抛弃了传统的4针P4 CPU辅助插口,而采取了这种在桌面PC中比较新颖的8针CPU辅助插口,这种插口在4路及以下的X86服务器上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了,它能提供更大的电流供给能力。从接口上看优异桌面主板已经逐渐向服务器靠拢了,24针的主电源插口和8针的CPU辅助电源插口都是符合以往服务器EPS电源规范。
通常975X的8针插座也能兼容以往的4针插头,不过用户要注意电源的功率以及电线的负载能力是否足够。
![]() |
Foxconn 975X7AA仅仅采用了3相供电,这在975X乃至高端主板中比较少见。不过供电的相数也不一定是多的就比少的要好,这还要看相关的设计以及用料。
![]() |
每相一个方形密封电感和4个MOSFET管,MOSFET管个头较小,但是个数较多,总体也能提供非常充足的电流。PWM之后使用了数个固体电容进行滤波,由于是工程样板,到正式零售的版本可能用料及容量会有所变化。
![]() |
一个是SAMYOUNG(韩国三莹),一个是NCC(日本化工) KZG,使用韩国电容的主板产品还真是比较少见,不过这是工程样板,正式产品应该会统一使用其中一种电容(或者,换用其它电容)。
![]() |
ISL6566CRZ PWM控制芯片。ISL6566CRZ是Intersil的三相PWM控制IC,后缀中带有“Z”表明其采用无铅封装技术并符合RoHS规范(不带的则为普通工艺版本)。ISL6566是一个高精度的电压调制系统,它在IC内集成MOSFET驱动器,可以减少外围元件,降低电路复杂度。ISL6566通过可编程VID代码支持Intel VRM9、VRM10以及AMD Hammer处理器,并支持动态VID技术以允许平滑的动态电压改变(这是实现动态超频以及支持EIST技术的基础)。通过独特的混合DCR(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直接电流阻抗)和R[DS(ON)](漏-源极导通阻抗)这两种电流感测技术,以及采用差分放大器的远程电压感测技术来给CPU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入。其中R[DS(ON)]电流感测技术通过使用每一相PWM下行MOSFET的R[DS(ON)]——漏-源极导通阻抗来感测每一相PWM的电流输出,从而达到平衡各路电流、实现负载均衡的目的;DCR电流感测技术通过使用DCR——供电电路的内阻来感测总输出电流来达到补偿线路压降的目的;采用差分放大器的方式则让远程电压感测技术可以抵消远程地(CPU接地端)与本地地(ISL6566CRZ的接地端)的电势差的影响,它与DCR技术一起可以输出完美的稳定电能(通过附加负温度系数电阻网络还可以修正由于MOSFET管发热引起的DCR变化带来的影响)。ISL6566具有完善的过压过流保护技术,最高PWM频率为1.5MHz。ISL6566采用了40脚6×6mm QFN封装。
![]() |
ICS X89L-826时钟发生器,用来提供整块主板的大部分所需频率,左边的是它工作的晶振,频率是传统的14.3MHz。ICS X89L-826应该是新产品。
![]() |
4针的CPU风扇插槽可以支持PWM方式的风扇调速,也可以兼容传统的3针风扇。
![]() |
黝黑的铝散热片,加上风扇,整体高度略大。
![]() |
这个方向看975X北桥芯片非常像一个BGA封装的Pentium III CPU。
![]() |
核心上的字样清晰可见。
![]() |
QG82975X芯片组,34 mm X 34 mm大小,1202脚封装,步进编号SL8YS,即为A0步进,这是Intel第一批量产的975X芯片产品。
![]() |
4条DDR插槽总共可以支持8GB DDR2 533/667内存,不过目前在桌面市场上尚没有出现单条2GB的内存产品(服务器市场有),高频率如DDR2 800的内存条倒是很常见了,然而插满4条高频率内存的话会对内存控制器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这时内存的频率以及时序通常需要降低以维持稳定性,假如975X能支持Registered寄存器内存的话,一定能大大缓解内存控制器面的压力。Intel自然不会让桌面产品既支持Registered又支持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e,错误检测与纠正),那样会影响到服务器芯片组的产品线。975X支持ECC内存技术,支持Intel Memory Pipeline Technology(有点像以往875P的PAT技术)以及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使内存双通道支持比以往更复杂的配置)。
![]() |
24针主电源插槽处于主板边缘,利于布线。长卡扣的设计让其可以很好地兼容以往的20针电源。
![]() |
这部分PWM电路应该是为内存供电。
![]() |
插槽部分一览。
![]() |
可以看见比较多的供电元件,这些供电电路分别为插槽、南北桥芯片等供电。图上,在内存插槽下放,有一个标有FOXONE的一个QFN封装芯片——
![]() |
——这个FOXCON代表着Foxconn全新开发的FOXONE技术。FOXCON芯片可以实现全面的硬件监控、全自动动态超频、动态参数调整等功能,由于目前FOXCON还在调整中,因此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细节。
![]() |
975X目前正式支持ATI CorssFire双显卡技术,由于授权等方面的原因尚不能支持nVIDIA的SLI技术。双显卡支持能力对PEG插槽供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24针主电源插头相对于20针主电源插头增加了4个针脚用于PEG增强供电,然而由于主电源插口通常离PEG插槽比较远,因此975X主板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在PEG插槽附近配置一个D型大4P电源插座的方式来增强显卡部分的供电。说实话,笔者还是更喜欢通过加强主板内部线路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过多的电源接口会影响布线,有时会带来不便。
![]() |
这个黑色的大4P插口离PCI Express x1插槽很近,在同时使用PCI Express x1扩展卡的情况下可能不利于插拔。
![]() |
新一代双PEG接口的主板都采用了电子开关的模式,Foxconn使用了4个门电路来切换单x16 PEG以及双x8 PEG两种模式。在我们的评测中,将显卡接到第二个PEG插槽可以顺利地启动系统,完全不需要做什么设置。BIOS提供了选择设置PCI、PEG1、PEG2中哪一个显卡为引导显卡的功能。
![]() |
芯片型号PI2PCIE。
![]() |
黑色的南桥散热器,低矮的外形是为了避免与各种扩展卡冲突。Foxconn 975X7AA主板仍旧采用ICH7R南桥芯片,ICH8系列南桥芯片大概要到07年才能现身市场。
![]() |
得益于PCI Express串行总线技术,数据线的数量大为减少,因此布线更为灵活:两条x16 PEG插槽由975X北桥提供,其间穿插的2个PCI Express x1插槽则由ICH7R南桥提供(此外,Foxconn 975X7AA还占用3个额外的PCI Express x1界面以用于2个千兆网卡和SiI3132 SATA 3Gbps RAID控制器),老的PCI并行总线由于数据线数量比较多,因此只能包围在南桥周围:包括图左边的两个32bit 33MHz PCI插槽、用于VSC6110 IDE控制器和TI TSB43AB22A IEEE1394控制器的两个32bit 33MHz PCI界面。
![]() |
Realtek ALC882H 7.1 HDA Codec配合ICH7R南桥芯片HDA控制器实现完整的HDA 7.1声道声卡功能。HDA具有比以往AC'97更高的技术指标。
![]() |
4个回型SATA插槽,由ICH7R南桥提供4个SATA 3Gbps接口,支持AHCI界面,支持NCQ功能和HotPlug功能,并能支持Intel Matrix Storage技术。
![]() |
放置在主板后置面板附近的Silicon Image SiI3132CNU SATA 3Gbps RAID控制器,采用了PCI Express x1界面,支持SATA 3Gbps,支持RAID 0、1,支持NCQ和HotPlug功能。由于PCI Express x1界面仅能提供250MB/s的单向传输速度(500MB/s的双向传输速度),因此两个SATA 3Gbps——就是两个300MB/s——以RAID方式运作的时候将会遇到带宽不足的情况,因此主板厂商大多用这个芯片附加SATA接口,或者构建外置SATA接口。
![]() |
其中一个接口还是做成了内置的形式,另一个则是外置接口,介绍挡板时将会稍微提及。
![]() |
Marvell 88E8053-NNC1 10M/100M/1000M 网卡芯片,基于PCI Express x1界面,支持一定程度的TCP/IP Offload,通过附带的管理软件可以实现线路测试功能。
![]() |
又一个Marvell 88E8053-NNC1,Foxconn 975X7AA采用了双千兆网卡的配置,不过桌面主板配置双千兆网卡的必要性其实还不是很高。Mavell的驱动支持多网卡端口聚合功能(一些厂商称为端口绑定功能)。
![]() |
使用一个少见的VASSTEK(台湾吉佳)VSC6110芯片来提供一个PATA133通道,VASSTEK VSC6110的特点是支持一个RAIDm1模式,VSC6110芯片上就有RAIDm1的字样,这个RAIDm1是Reliable Access In a Disk by Mirror 1,就是一个磁盘实现RAID 1的意思(尽管就名称上此RAID非彼RAID),在这个模式下,PATA133通道上的Master硬盘支持RAIDm1功能,而Slave设备则仍为普通ATA模式工作。VASSTEK VSC6110采用32bit 33MHz PCI 2.3界面,采用100Pin LQFP封装。
![]() |
VSC6110提供了额外的2个PATA设备连接能力,RAIDm1一定程度上高了数据安全性。
![]() |
采用128 TQFP封装的TI TSB43AB22A提供了两个IEEE 1394a-2000 400Mbps端口,可以用于连接数码影像设备以及高速移动存储器。TI TSB43AB22A基于PCI界面。
![]() |
Fintek(台湾精拓)的F71882FG LPC I/O控制器,同时提供硬件监测功能以及Intel CPU VID功能(芯片并能支持动态VID,不过,据猜测这个功能由ISL6566负责,F71882FG的该功能闲置)。F71882FG是Fintek的最新产品。
![]() |
主板后背板采用了2 PS/2、1并口、1外置SATA、1同轴SPDIF输出、1光纤SPDIF输出、1个IEEE1394a、4个USB 2.0、2个RJ45 LAN、6个小三芯模拟输出的完善配置,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各种设备。我们认为并口也几乎可以去掉了。6个小三芯模拟以及1同轴1光纤SPDIF数字的音频输出让设备连接十分方便。外置SATA口在以往一些厂商中通称SATA On-The-Go接口,不过自从05年末SATA 2.5标准推出之后,就正式命名为External SATA了。
![]() |
测试使用的两条RAmos DDR2 533 512MB *2,单面单Physical Bank,4 Logical Banks,内存运行时序为4-4-4-11,处于普通水准。
![]() |
测试使用的XFX GeForce 6800XT显卡,256bit 256MB显寸,频率为核心351MHz/显存900MHz,并不算是很高。
硬件环境 | |
---|---|
CPU |
Intel Pentium D 940 ES(DualCore LGA775 Presler B0,65nm,200*16=3.2G,2 X 2MB L2) @ 3307.5MHz |
主板 |
Foxconn 975X7AA(i975X + ICH7R) |
内存 |
RAMOS DDR2 533 512M(Single Physical Bank,4 Logical Bank) *2 @ Dual Channel 275.6MHz 4-4-4-11 |
硬盘 |
WesternDigital WD1200JS-00MHB0 120G 8M SATA 1.5Gbps(Firmware 02.01C03) |
显卡 |
XFX GeForce 6800GT 256MB 256bit(PCI Express x16, 351MHz/900MHz) |
电源 |
金和田ATX-S500(ATX12V 1.3 350W) |
软件环境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 ENG SP2 + DirectX 9.0c 2006.02.07 |
主板驱动 |
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 7.2.2.1006 |
显卡驱动 |
nVIDIA Forceware 83.40 Beta |
测试项目 | |
系统性能测试 |
PCMark05 1.0.1 |
SiSoftware Sandra 2005 SR3a | |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2006 v2.50.480 | |
3D性能测试 |
Direct3D性能 |
3DMark2001 SE 330 | |
3DMark03 3.60 | |
3DMark05 1.2.0 | |
3DMark06 1.0.2 | |
Half-Life2 1.0.1.0 | |
OpenGL性能 | |
CineBench 2003 v1 | |
QuakeIII Arena 1.32 | |
Quake 4 Final 1.0.0.0 Build 2147 | |
DOOM3 1.3.1302 |
除了图片所及的硬件外,测试中还用到了一个WesternDigital WD1200JS-00MHB0硬盘,Firmware为02.01C03。WD1200JS硬盘的容量为120G,Cache为8M,接口为SATA 1.5Gbps,WD1200JS硬盘并不支持NCQ技术,因此我们在测试的时候将Foxconn 975X7AA的SATA控制器设置为兼容模式,这影响了磁盘有关的性能得分。
测试使用了一个具有8Pin CPU辅助电源插头的金和田ATX-S500,符合Intel ATX12V 1.3标准,额定功率350W,足以满足测试需要。
测试的操作系统为标准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 ENG SP2,为了运行3DMark06 1.0.2,我们将DirectX升级到了最新的版本——就是当前的DirectX 9.0c 2006.02.07。主板/芯片组驱动使用了稳定的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 7.2.2.1006,由于硬盘控制器工作于兼容模式,因此也就不需要安装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ment驱动。我们安装了nVIDIA Forceware 83.40 Beta以体现双核CPU对图形性能的提升作用,这个版本的性能要比最新的81.98 WHQL略微高一点点。
对比以往,我们新加入了3DMark06 1.0.2测试,这是基于DirectX 9.0c的图形性能测试软件,支持众多新的图形技术。
![]() |
在安装好的操作系统中看到CPU频率为3.36GHz。
![]() |
然而,在CPU-Z中则为3307.5MHz,外频为206.7MHz,这表明这块板对CPU进行了幅度为3.35%的默认超频。由于我们采用的BIOS也同样为beta版本,且此bios将动态超频功能自动开启,所以在测试时发生超频现象非常正常。
![]() |
每个核心:16KB的L1数据缓存和12k uops的L1跟踪缓存,2MB的L2缓存。
![]() |
CPU-Z认不出ICH7R,也认不正确i975X的步进。不过CPU-Z认出了主板PCB版本以及BIOS更新日期。
![]() |
我们采用了By SPD的设置,双通道内存工作在3:4的异步模式,频率为275.6MHz,数据传输频率就是551.2MHz,时序为4-4-4-11。
![]() |
内存条的SPD信息。
使用Everest Utilimate Edition 2006 v2.50.480察看软硬件信息:
![]() |
使用的DirectX 9.0c为最新版本。
![]() |
这个页面将CPU频率认作3307.4MHz,与CPU-Z一致。
![]() |
Everest在这个页面则将CPU频率认作3366MHz。
![]() |
i975X北桥采用1202 pin FC-BGA封装,大小3.4cm x 3.4 cm。
![]() |
正确地认出了ICH7R南桥,它采用了652 Pin mBGA封装,大小3.1 cm x 3.1 cm。
![]() |
Sensor页面,Foxconn 975X7AA采用了Fintek F71882F,但是Everest认作Fintek F71872F,可见F71882F是F71872F的改进版本。
![]() |
内存信息。
![]() |
BIOS信息。
![]() |
nVIDIA GeForce 6800XT,4个顶点引擎,8条像素管线,256MB 256bit GDDR3显存,核心351MHz/显存900MHz,支持SM 3.0。
性能测试 | |||
---|---|---|---|
项目 |
得分 | ||
PCMark05 1.0.1 | |||
PCmarks |
4913 | ||
CPU |
5313 | ||
Memory |
4065 | ||
Graphics |
3672 | ||
HDD |
4324 | ||
SiSoftware Sandra 2005 SR3a | |||
CPU Arthmetic |
Dhrystone ALU |
16910 | |
Whetstone iSSE2 |
8114 | ||
CPU Multi-Media |
Integer x16 iSSE2 |
35988 | |
Floating-Point x8 iSSE2 |
42670 | ||
File System |
Drive Index |
48 MB/s | |
Buffered Read |
110 MB/s | ||
Sequential Read |
54 MB/s | ||
Random Read |
38 MB/s | ||
Buffered Write |
56 MB/s | ||
Sequential Write |
54 MB/s | ||
Random Write |
38 MB/s | ||
Average Access Time |
8 ms(estimated) | ||
Memory Bandwidth |
Int ALU |
4968 MB/s | |
Float FPU |
4977 MB/s | ||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2006 v2.50.480 | |||
Memory Read |
5982 MB/s | ||
Memory Write |
1818 MB/s | ||
Memory Latency |
85.7 ns | ||
CPU Queen |
3436 | ||
CPU PhotoWorxx |
16017 | ||
CPU Zlib |
26489 KB/s | ||
FPU Julia |
615 | ||
FPU Mandel |
1596 | ||
FPU SinJulia |
1269 | ||
3DMark2001 SE 330 | |||
1024*768 |
21133 | ||
1280*1024 |
18512 | ||
1600*1200 |
16037 | ||
3DMark03 3.60 | |||
1024*768 |
3DMark Score |
8688 | |
GT1 - Wings of Fury |
295.3 fps | ||
GT2 - Battle of Proxycon |
62.3 fps | ||
GT3 - Troll's Lair |
51.4 fps | ||
GT4 - Mother Nature |
46.8 fps | ||
CPU Score |
939 | ||
CPU Test 1 |
99.3 fps | ||
CPU Test 2 |
17.6 fps | ||
1280*1024 |
3DMark Score |
6426 | |
GT1 - Wings of Fury |
231.8 fps | ||
GT2 - Battle of Proxycon |
44.7 fps | ||
GT3 - Troll's Lair |
36.5 fps | ||
GT4 - Mother Nature |
35.2 fps | ||
CPU Score |
940 | ||
CPU Test 1 |
99.6 fps | ||
CPU Test 2 |
17.6 fps | ||
1600*1200 |
3DMark Score |
4999 | |
GT1 - Wings of Fury |
179.2 fps | ||
GT2 - Battle of Proxycon |
33.4 fps | ||
GT3 - Troll's Lair |
28.0 fps | ||
GT4 - Mother Nature |
29.4 fps | ||
CPU Score |
937 | ||
CPU Test 1 |
99.1 fps | ||
CPU Test 2 |
17.6 fps | ||
3DMark05 1.2.0 | |||
1024*768 |
3DMark Score |
3424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17.0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8.9 fps | ||
GT3 - Canyon Flight |
16.9 fps | ||
CPU Score |
6213 | ||
CPU Test 1 |
3.3 fps | ||
CPU Test 2 |
5.3 fps | ||
1280*1024 |
3DMark Score |
2679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12.5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7.2 fps | ||
GT3 - Canyon Flight |
13.6 fps | ||
CPU Score |
7084 | ||
CPU Test 1 |
4.3 fps | ||
CPU Test 2 |
5.2 fps | ||
1600*1200 |
3DMark Score |
2143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9.6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5.9 fps | ||
GT3 - Canyon Flight |
11.1 fps | ||
CPU Score |
7210 | ||
CPU Test 1 |
4.4 fps | ||
CPU Test 2 |
5.2 fps | ||
3DMark06 1.0.2 | |||
1024*768 |
3DMark Score |
2167 | |
SM2.0 Score |
798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6.753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6.543 fps | ||
HDR/SM3.0 Score |
789 | ||
HDR1 - Canyon Flight |
6.442 fps | ||
HDR2 - Deep Freeze |
9.342 fps | ||
CPU Score |
1824 | ||
CPU1 - Red Valley |
0.591 fps | ||
CPU2 - Red Valley |
0.901 fps | ||
1280*1024 |
3DMark Score |
1691 | |
SM2.0 Score |
630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5.258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5.246 fps | ||
HDR/SM3.0 Score |
587 | ||
HDR1 - Canyon Flight |
4.850 fps | ||
HDR2 - Deep Freeze |
6.893 fps | ||
CPU Score |
1820 | ||
CPU1 - Red Valley |
0.579 fps | ||
CPU2 - Red Valley |
0.915 fps | ||
1600*1200 |
3DMark Score |
1357 | |
SM2.0 Score |
509 | ||
GT1 - Return To Proxycon |
4.180 fps | ||
GT2 - Firefly Forest |
4.299 fps | ||
HDR/SM3.0 Score |
458 | ||
HDR1 - Canyon Flight |
3.835 fps | ||
HDR2 - Deep Freeze |
5.322 fps | ||
CPU Score |
1794 | ||
CPU1 - Red Valley |
0.593 fps | ||
CPU2 - Red Valley |
0.869 fps | ||
Half-Life2 1.0.1.0 | |||
1024*768 |
108.43 | ||
1280*1024 |
89.32 | ||
1600*1200 |
65.90 | ||
CineBench 2003 v1 | |||
Rendering(Single CPU) |
280 CB-CPU | ||
Rendering(Multiple CPU) |
524 CB-CPU | ||
Multiprocessor Speedup |
1.87 | ||
Shading(Cinema 4D) |
367 CB-GFX | ||
Shading(OpenGL Software Lighting) |
1488 CB-GFX | ||
Shading(OpenGL Hardware Lighting) |
2928 CB-GFX | ||
OpenGL Speedup |
7.97 | ||
QuakeIII Arena 1.32 | |||
1024*768 |
416.5 | ||
1280*1024 |
392.8 | ||
1600*1200 |
323.0 | ||
Quake4 Final 1.0.0.0 | |||
1024*768 |
107.1 | ||
1280*1024 |
81.0 | ||
1600*1200 |
61.5 | ||
DOOM3 1.3.1302 | |||
1024*768 |
89.7 | ||
1280*1024 |
63.9 | ||
1600*1200 |
46.9 |
PCMark05和3DMark系列都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其中3DMark系列的CPU Test得分颇为不错,特别是3DMark06,这也跟Forceware 83.40beta驱动为双核作了一定优化有关,使用标准的81.98 WHQL驱动将会取得略低的成绩。
CineBench测试中,双核CPU表现出比超线程CPU更强劲的加速功能,这预示着在工作站领域双核大有可为。不过可能由于驱动的原因,CineBench的OpenGL Speedup系数不是很理想。
最后的实际游戏测试中,特别是支持SMP的QuakeIII测试表中,双核表现出了强劲的性能,而没有为多线程做优化的游戏则享受不到双核的性能提升。
【IT168评测中心】975X平台作为Intel最新的桌面旗舰,是配合新65nm CPU的非常好的搭档——当然也包含了Intel的一些市场策略因素。作为面向高端Intel平台的芯片组,975X很适合构建工作站以及入门服务器,由于975X正式支持ATI CrossFire技术,因此也是喜欢ATI显卡平台的游戏玩家的非常好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同时支持nVIDIA SLI以及ATI CrossFire这两个技术是一个主板芯片组的最大成就,nVIDIA也认识到这个情形,因此迟迟未给Intel授权,要使用nVIDIA SLI的狂热游戏玩家,目前仍然只能选择nVIDIA芯片组。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等待未来的965芯片组——或者继续选用现在的945芯片组。假如在65nm处理器正式推出的时候Intel能解决授权问题的话,975将会是一个不错的芯片组选择。
![]() |
通过大略的评测,我们可以得到Intel 65nm的Pentium D 940和Foxconn 975X7AA的工程样板组合的一些性能参考,我们意在展示Foxconn 975X7AA主板的一些特色配置,以及65nm双核平台的一些特点。尽管对65nm双核平台下结论为时尚早,我们还是对主板得出了一些总结。
![]() |
不谈用料,Foxconn 975X7AA采用了豪华的设计,其供电系统尽管只有3相,却也能达到出色的效果,975X7AA还提供了双PCI Express千兆网卡的组合,附带VSC6110提供RAIDm1功能,附带PCI Express 接口的SiI3132提供外置SATA 3Gb/s、TI IEEE1394等,Foxconn 975X7AA采用了ALC882H实现HDA声卡,并提供了包含同轴数字输出以及光纤数字输出的完整音频功能,最后还有Foxconn潜心开发的FoxOne技术,Foxconn 975X7AA具有了优异桌面主板应该具有的元素,剩下来的,就是等待正式版本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