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看,集成显示核心与一般的显卡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为三部分:数据处理(GPU)、数据存储(显存)与数据传递(总线),差别就在于各部分所依托的硬件载体不同;如图1所示,对K8/K10架构而言,板载GPU与CPU之前通过HT总线互连,GPU通过访问集成在CPU内部的内存控制器,读取被共享为显存的内存中的数据。如此,按提升独显性能的常规思路,只需提升GPU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同时提升数据传输的带宽,即可获得性能上的提升;同理,用同样的思路,也可以提升集显的性能。
图1 NV的C51芯片组架构图
从硬件上来看,集显工作部分实体为:计算部分,即板载的显示核心GPU;数据传输部分,对于K8/K10平台而言是HT总线,Intel平台为FSB前端总线;数据存储部分,为共享为显存的内存。这样,由前面的讲解,将自然地推导出这样的规律:只需提升显示核心和内存的频率就可以实现集显性能的提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全部----实际操作发现,简单的套用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原因何在?答案是HT总线。,出于习惯地将集成显示等效为独立显卡,却忽视了另一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数据传输。我们知道,AMD自754平台开始,抛弃了前端总线架构,转而使用HT总线作为CPU与其他芯片进行数据交换的载体,由于工艺的原因,早期的K8系列主板并不能承受过高的HT总线,这导致绝大数的用户都习惯性将HT总线倍频降低,以提高CPU的外频表现。由于忽视了集显数据传输也同样依托于HT总线,从而导致虽然GPU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内存可提供的数据带宽攀升,但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地是十分狭隘-----这显然好比水库要泄洪,虽然河道十分宽阔,但是闸门的开口太小,泄洪无法高效进行。
笔者于2007年使用A690G芯片组偶然之间的发现存在这样的规律,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沉迷于对于这一发现的证明与拓广之中。相对于人们常识性地提升核心与内存频率的方法而言,这个发现确实是更具备本质性,因为它不仅是为理论解释提供了素材,也为集显优化技术提供了指导。
经过漫长的测试,根据集显三个组成部分的对应因素,将影响集显性能的因素按影响因子由大到小排列为:集成显示核心频率>HT总线频率>内存频率与内存参数>CPU主频。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平台,各个因素的影响因子并不一致,但是其顺序的非列却是基本一致的。与此同时,在这需要更正一个人们长期以来的成见,即认为CPU主频几乎不影禹集显的性能,---对于INTEL平台这也许是成立,但对于AMD平台而言,由于CPU频率攀升带来内存访问延迟的降低以及内存带宽的提升----这在某种程度等效于提高内存频率和优化时序---同样也能带着集显性能的提升。
IT168超频擂台赛也迎来了春节,大赛在12期后也将暂停一段时间,在春节后将继续开始,而相应的迎新春,答题送好礼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参加,活动地址:http://diybbs.it168.com/thread-283367-1-1.html